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
二、学制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生应较好地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熟悉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具有科研创新意识和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具体要求如下: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在本科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方向更深入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如数值分析、数理统计、高等安全工程学、高等工程岩体力学等。专业知识包括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事故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通风与控制技术、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与指挥、实验知识与实验技能等。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应具有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工作的才智、涵养和创新能力,具备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了解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进展与新动向,勤于钻研,努力创新;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或承担专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质量、环保及安全意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2.学术道德
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有诚信的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严肃认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应通过学习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阅读安全科技文献、参与实验和学术团体交流等途径,有效获取安全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自我获取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应针对具体的安全科学技术与管理问题,查阅相关科技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安全行业和领域相关研究前沿动态,能够发现存在的科学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并运用安全科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解决,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
3.实践能力
应具有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应用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技术开发,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实验技能,善于与他人和学术团队合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应参加安全学科相关课题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采用讨论、展示等方式,与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5.其他能力
硕士生应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背景下,具有相应的创新科研能力要求;应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体系框架由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及必修环节组成。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修满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7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满不少于 31学分,必修环节应修满 6 学分。除课程外还有其他培养环节;其他培养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和“六个一”培养两方面内容,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开展一次学术报告、参加一次企业专业实践锻炼、用外文撰写一篇论文、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申请一项科研项目,应修满6学分。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规范性要求
1.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大量科技文献,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开题报告。查阅科技文献资料一般在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在三分之一以上,近五年内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硕士生的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填写《太阳集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并交研究生院存档,并按计划执行。
2.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可将学位论文核心内容或摘要用英文或其他外文表述。
3.学位论文要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处理要有依据,计算结果正确,对于得出的结论,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论文字数在4万字以上。
4.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谨、文字通顺、条理清晰、标点符号正确、图表准确、计量单位标准。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应予标明。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详见《太阳集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试行)》。
(二)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方向应当有新见解或创新性,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可由学科或导师组织,具体检查论文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执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案。